找到相关内容80篇,用时5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精神与企业文化

      对于企业文化而言,对应于佛教精神,弃恶从善有以下意义:一、员工本质没有好坏,本性没有善恶,当他行善时便是行善了,当他行恶时便是行恶了。在建设和宣导企业文化时应充分考虑员工从善的根基,并...二、善恶是可以转化的,去妄存真、弃恶从善是有内在根据的。三、善恶是绝对客观的,没有任何理由或借某种名义,可以行恶而以为荣。在佛教那里,不可能以佛的名义去征服所谓蛮族,也不可能以佛的名义去屠杀异教徒。...

    付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4141026.html
  • 有关佛教与科学、哲学关系的疑问

    局限性,纠正大家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想法,使大家不要过分地迷信科学。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,科学的确为我们带来了方便和舒适,但同时也纵容了我们的欲望,带来了生态的破坏。就科学技术的本身来说,并没有善恶,...我更清楚。  问:古印度时为什么会产生宿命观?它之所以为人们接受的理由是什么?  答:宿命观不仅在古印度有,在世界各地的很多不同宗教、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,也包括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,如庄子所说的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3346757.html
  • 把佛教精神融入企业文化

    企业文化而言,对应于佛教精神,弃恶从善有以下意义:一、员工本质没有好坏,本性没有善恶,当他行善时便是行善了,当他行恶时便是行恶了。因此著名的道格拉斯·麦格雷戈(Douglas ...存真、弃恶从善是有内在根据的。三、善恶是绝对客观的,没有任何理由或借某种名义,可以行恶而以为荣。在佛教那里,不可能以佛的名义去征服所谓蛮族,也不可能以佛的名义去屠杀异教徒。善恶是自明的,永远不可能由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3664338.html
  • 苍生难渡

      我问佛:为何人有善恶?   佛曰: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。  我问佛:如何能静?如何能常?   佛曰:寻找自我。   我问佛:世间为何多苦恼?   佛曰:只因不识自我。   我问佛:人为...不得物实,名物不实,是以物无物也。   佛曰: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。   佛曰: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,瞬间的痛苦,永恒的幸福,无法抵挡的诱惑   佛曰:一念愚即般若绝,一念智即般若生。   佛曰: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470584.html
  • 浅论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

    弃恶从善是有内在根据的。三、善恶是绝对客观的,没有任何理由或借某种名义,可以行恶而以为荣。四、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,是上升还是堕落,取决于人自身。总之,以绝对善恶观为核心的劝善止恶是佛教的又一特质和基本精神。  对于企业而言,对应于佛教精神,弃恶从善有以下意义:一、员工本质没有好坏,本性没有善恶,当他行善时便是行善了,当他行恶时便是行恶了。在建设和宣导企业文化时应充分考虑员工从善的根基,...

    李玲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4470675.html
  • 谈佛教自然观

    得的报应。果报通常有两种解释:一指“因”变为“果”,但果的性质与因不同,所谓“因”有善恶,而“果”无善恶。因善得果,称善果;增加添上的因善而得的果报,称增上善果。二指“因”与“果”必隔世而熟...禅宗谈无情有性  唐代禅师南阳慧忠,认为无情识物,佛性不失。“善恶不思,自在佛性”,(5)认为:“墙壁瓦砾,无情物,并是大佛心”。(6)参话头:(7)  问:“承和尚说,无情说法”,“乞和尚垂示”...

    荆三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41755455.html
  • 略论中国佛教的轮回报应说

    理论重要组成部分。  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,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动,按照社会道德习俗,有善恶,所有“业力”亦相应有善恶。轮回的具体实现,就是按业力的善恶...的“天人感应”的谶纬神学到处泛滥。王充在谈到当时人们对善恶报应的看法时说:“世谓受福者既以为行善所致,又谓被祸者为恶所得,以为有沉恶伏过,天地罚,鬼神报。天地所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3265696.html
  • 从悔过观看佛教文化对宋明理学的影响

    无不善也,无不诚也。然君子过,悔而弗改焉,又从而文焉,过将日入于恶;小人恶,悔而益深巧焉,益愤谲焉,则恶极而不可解矣。故悔者,善恶也,诚伪关也,吉凶机也。君子不可以频悔,小人则幸其悔而不...价值与意义。“悔”为“善端”,“诚复”,“善恶”,“吉凶机”。第四,进一步附带指出,并不是要人为“悔”而“悔”,“悔”的目的是归于“正”与“诚”,从而达到“无悔”。从宋明理学的最高代表人物之一...

    刘振东/吴海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4240767.html
  • “自性”如何呈现——《六祖法宝坛经》的开示及其现代意义

    自大自狂的狂禅。  四、为道日损——明心见性的伦理向度  自性本自清净,不增不减,不垢不净,故从自性而言,并无善恶。正如惠能为慧明说法所云:“不思善,不思恶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。”(《坛经·行由品第一》)就佛性而言,亦无善恶。《坛经》云:  明佛性,是佛法不二法。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: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,当断善根佛性否?佛言:善根有二,一者常,二者无常。佛性非常非无常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4359975.html
  • 天台大师性恶思想观

    告子反对性善而说:人性根本无有善恶仁义,须赖助力加以矫正,才以使其向善。换言之:人性无自体,唯随顺环境所使然而变迁,这和佛教的大乘思想颇相近似的。 荀子,即后出于孟子数十年的儒门大...表示在于情感的流露,始成善恶。换言之:即依动作的事实,而显现修善,或造恶的表示为原则。但由现象界的善恶观念,求本体界时,其本体即非但具有性善,同时也含有性恶的存在。是以天台学,最显著而超越其他...

    慧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0256631.html